各設區市文旅局、教育局,平潭綜合實驗區旅游文體局、社會事業局,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為加快推進我省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 福建省教育廳關于促進新時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
福建省教育廳
2023年9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促進新時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
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全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精神,加快推進福建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新時代“閩派”藝術技能人才和復合型文旅人才,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關于促進新時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藝風藝德建設,根據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堅持政府統籌、行業指導、社會參與,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實增強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現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體系,為新時代新福建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福建特色的高質量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文化藝術職業教育與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文旅融合發展要求更加匹配,在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積極作用更加凸顯,在提升全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中的擔當作為更加突出,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大幅提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教育結構和規模更加合理,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文化藝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加暢通,職業教育適應性明顯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創業質量顯著提升。
(三)建設指標
到2025年,重點建設1所省級文化藝術特色中職學校和3-5個省級特色中職專業;建設1所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省級特色高水平文化藝術高職??圃盒:?-5個特色高水平文化藝術高職??茖I(群);支持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籌建職業本科院校,建設3-5個文化藝術特色職業本科專業試點;支持若干文化藝術類國家規劃教材、優質課程和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加大行業對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的支持和指導力度,支持建設1所行業高水平示范院校和1-2個行業特色專業(群),建設5-10個行業示范性實訓基地,培育10家左右產教深度融合型文化企事業示范單位,重點支持1-2個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集團,重點建設10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育人示范基地和10個地方戲曲搶救性保護專業點,推廣一批文化藝術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和基層文化建設典型案例。
二、夯實發展基礎,優化培養體系
(四)完善培養結構。根據戲曲、曲藝、舞蹈、雜技、非遺等相關專業始讀年齡小、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等特殊培養規律,探索適應不同學習階段的長學制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加快發展文化藝術高職??平逃?,繼續辦好“3+2”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穩步發展文化藝術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進一步推進文化藝術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培養,鼓勵文化藝術中職學校、高職??坪捅究茖W校開展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藝術高職院校申報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
(五)優化專業布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緊密對接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發展需求,加強對全省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統籌管理,完善新設專業評審制度;加強和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非遺”類專業建設,推進文化藝術和旅游等相關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圍繞文化與旅游、信息技術、公共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催生的旅游演藝、藝術設計、文藝策劃、文化創意、數字文化、文化傳播、線上演播等相關新業態及新職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增加人才培養針對性和適應性。
三、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培養質量
(六)堅持立德樹人。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人才培養方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基礎知識、中外藝術史教育,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建設,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組織開展“立德樹人”校園藝術作品展示,將教育引導與文化熏陶有機融合,不斷提升學生品德修養和職業素養。
(七)健全標準體系。指導職業學校貫徹落實國家教學標準,結合實際,修訂藝術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標準和技能教學標準,有機銜接崗位要求,完善專業、課程、教師、教材、教學、實習實訓、基礎設施等標準;主動對接行業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典型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先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支持行業組織、龍頭企事業單位參與制訂標準,推動專業標準與職業標準聯動開發。
(八)推進評價改革。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構建體現文化藝術職業教育規律特點與實際的評價體系;不斷完善藝術專業教師聘用制度,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鼓勵有條件的院校結合實際加強分類指導,實施分類評價;在評價指標設置中強化素質能力導向,進一步突出藝術實踐、藝風藝德、產教融合、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辦學導向,探索將人才培養、代表性作品、代表性藝術實踐活動等指標納入藝術專業教師評價;推動建立院校、教育和行業主管部門、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
(九)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學校與文藝院團、文旅企業合作或采取自辦藝術演出團體的方式,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學生培養與項目制作、排練、演出嵌套式、一體化設計,拓展學校辦學形態;進一步優化“訂單式”培養模式,支持文化藝術職業院校與文藝院團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及作品制作與演出;鼓勵文化和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加大對文化藝術專業學生實習、教師實踐鍛煉的支持力度,將國有文藝院團、公共文化機構等與文化藝術職業院校開展相關領域合作情況納入上述單位社會效益考核指標體系,積極推動學校與文藝院團“校團合一”試點;推進院校參與“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實施;支持組建數字文旅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在未設置國家和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的專業,支持藝術職業院校聯合相關行業、企業單位設立校級比賽。
(十)深化“三教”改革。推動教師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成果和優秀教學團隊;落實教材管理辦法,完善教材的編寫、審核、選用、使用、更新、評價監管機制,推動校企“雙元”合作開發教材,加強核心課程教材建設,廣泛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推動探索利用“互聯網+”、5G通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造升級,鼓勵采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十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人才引進、評獎評優、晉級晉升等環節加強師德師風考核;推動教師企業實踐,推動校企資源共建共享,推進教師每年完成至少1個月的企業實踐;探索實施兼職教師特聘崗位計劃,支持學校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聘請藝術名家、能工巧匠、企業高技能人才等,采取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等方式到校工作,推進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支持院校建設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持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成立教學合作團隊、科研創新團隊,開展文化藝術職業教育課題研究;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鼓勵教師參與文藝演出、文化創意、非遺保護傳承、藝術設計、旅游演藝等行業產業實踐,行業實踐經歷和實踐成果納入教學成果序列。
四、創新利用資源,增強服務能力
(十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托文化藝術職業院校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基地,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為主線,加強民族文化藝術類專業建設,繼續推進全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建設。支持開展本地區特色戲曲曲藝、民族民間藝術等人才短缺、亟待關注的文化藝術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與保護傳承實踐,有機整合文化藝術職業院校和戲曲劇團、班社資源,推動探索“以校育團”模式,為地方戲曲劇種特別是小微劇種傳承發展注入生機活力;支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海絲文化、朱子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閩都文化等八閩文化豐富內涵,充分利用新興數字技術,建設新型文化空間,提供高質量文旅產品,增強八閩文化標識體系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鼓勵藝術職業院校探索利用藝術職業教育資源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研學旅行服務;支持文物保護工作,文化藝術職業院校強化人才培育,幫扶一批以歷史名人故居、特色古厝、鄉土建筑、革命文物為主體的重點文物保護項目,研發文化旅游智能云平臺,建設專業文物數據庫,創新文物展覽展示形式,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十三)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支持文化藝術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和重點文化項目,與公共文化服務單位開展資源共建共享。鼓勵開展基層文化志愿服務,參與高雅藝術文化進校園、戲曲進校園、非遺進校園、戲曲進鄉村、鄉村美育等各類文化藝術普及活動,與當地普通大中小學、社區學院(學校)、老年大學(學校)、社區文化中心等加強合作,選派優質師資擔任文化藝術教育外聘教師,深化推進“美育浸潤”行動;引導文化藝術職業院校結合基層黨組織建設、專業建設、學生社會實踐,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振興,面向鄉村文化能人等重點人群大力開展文化藝術技能提升培訓,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及文旅融合發展,探索建立校地合作長效機制;持續推進與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協作幫扶活動,為幫扶地區加快發展提供支持。
(十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文化“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發揮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專業特色,開展中外文化藝術和藝術教育交流合作;支持與國(境)外高水平藝術院校開展聯合培養、學分互認或合作辦學等,引進先進培養理念、模式和優質教育資源;支持參與國家和地方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展示推介中華文化和福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和福建故事。
五、強化發展保障,營造良好環境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的領導,大力強化學校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省文化藝術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文化藝術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和服務,推動全省文化藝術類中高職院校在專業發展、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長足發展。積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舉辦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形成發展合力。
(十六)完善政策支持。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人、財、物等資源配置上給予適當傾斜,全面提升藝術類院校辦學條件。結合文化藝術類專業培養成本測算情況,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生均撥款制度,合理確定文化藝術類職業教育專業生均撥款水平,切實保障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七)強化指導督查。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主管部門和指導部門的職責,強化統籌協調,強化指導服務,強化檢查監督,推動全省文化藝術類中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教育教學、校企合作、就業創業等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完善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督導評估辦法,開展督導和專項督導評估。
(十八)加強激勵保障。創新形式,搭建高層次展示平臺,舉辦各類藝術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對入選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各類藝術職業教育示范性項目予以配套政策、建設經費支持。鼓勵探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方式,宣傳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和技術技能人才典型事跡,宣傳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先進經驗和教育成果,不斷提高文化藝術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形成良好發展氛圍。